各有关单位:
2016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开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16年度局管体育社科项目设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重点项目研究时间为1至2年,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研究时间为1年。
二、申报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负责人至少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副处级行政职务;申报青年项目的负责人须为已获硕士以上学位、无正或副高级职称、年龄不满39周岁(以申报截止日期为准)的青年学者。
三、每位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一个项目,且不能作为项目组成员参加其他项目的申报。项目组成员不能同时参加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申报。
四、我校限额3项。在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局管体育社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的负责人不能申报局管体育社科项目,各类延期项目负责人不能申报。
五、运动技术、运动医学等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各类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体育教学类研究不属于局管体育社科项目申报范围。
六、在公开申报的基础上,各学院对本学院申报的项目进行审评,择优报送。申报材料请在社科处网站-下载中心-项目申报下载。各学院报送材料时间为10月22日,报送材料包括:《申请书》、《活页》各1份,汇总表1份,同时将汇总表电子版发送社科处邮箱,综合专家意见的《评议表》1份。其他单位申报材料直接报送社科处。
七、申报材料受理后,学校将组织专家进行校内评审,确定推荐项目,获推荐项目报送材料包括:《申请书》一式2份,《活页》一式5份,同时将电子版发送社科处邮箱,采用仿宋体,A4纸双面印制材料,报送时间另行通知。
联系人:高志峰
联系电话:89631079
受理地点:办公楼411
电子邮箱:gzf@qlu.edu.cn
附件:2016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指南
社科处
2015年9月30日
2016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指南
根据当前体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以及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理论建设的需要,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制定了2016年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指南,供申报2016年度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时参考。
指南分为重点研究领域和其它研究领域两部分。其中,重点领域为体育总局2016年度资助重点。根据申报内容和质量以及对实际工作的意义,一般研究领域中的选题申报也可能被增补为重点项目。指南所列仅仅是研究方向,其中一部分可能不适宜作为研究项目的标题,申报人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化,自行拟定申报题目。
申报项目要增强针对性和适用性,避免一般化和同质化研究。鼓励针对体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突出、敏感问题的研究;鼓励在内容和角度上有所创新、填补空白的研究;鼓励围绕上述问题的中外比较研究。
重点研究领域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研究
2.体育工作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3.体育诚信体系建设研究
4.体育主管部门发展体育产业、规范体育市场的职能研究
5.我国体育场地建设、运营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6.我国冬季运动项目发展战略研究
7.足球改革发展对其它项目示范带动作用研究
其它研究领域
1.我国体育政策及其变迁研究
2.全民健身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研究
3.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及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研究
4.城乡群众体育协调机制研究
5.运动项目协会在发展群众体育中的作用研究
6.体育社会团体运作规律及特点研究
7.社区体育俱乐部与社区体育社团的规范发展研究
8.体育主管部门对体育社会组织的监管与服务研究
9.青少年体育的协同管理机制研究
10.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分类管理研究
11.全国性体育赛事改革研究
12.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竞争力研究
13.体育赛事赛中赛后监管研究
14.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15.冬季项目高水平竞技人才培养研究
16.体育活动中使用兴奋剂问题及反兴奋剂措施研究
17.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18.体育产业统计及数据库建设研究
19.体育彩票市场管理研究
20.体育类上市公司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1.体育消费研究
22.体育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
23.互联网时代体育“分享经济”研究
24.互联网时代体育传播规律与特点研究
25.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政策研究
26.体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27.地方体育立法及其比较研究
28.体育领域著作权保护研究
29.体育活动中的侵权与伤害问题研究
30.体育诉讼司法审判研究
31.体育行业腐败问题及反腐败措施研究
32.体育文化研究
33.武术项目发展及国际推广战略研究
34.民俗与民间体育研究
35.地方体育志、专项体育志编修研究
36.中外体育史暨体育思想史研究
37.国外体育发展动态及中外比较研究
38.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及具体学科建设研究
39.体育哲学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
40.国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译介